《我在作出反应前暂停片刻》微信群1月16日马楠老师分享
这是2014年1月16日培训师培训读书会早上做完功课后,马楠老师对学员不理解的地方的分享内容:
彭松:今天的功课很深,一部分道理看得明白,做起来很难;还有一些我还不理解。
罗曼罗兰说过,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,因为过了这个年龄,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,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,日复一日,更机械,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,所思所想,所爱所恨。
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,会有很多下意识、自动化的反应,人把这种自动化的反应当做是自己,也就是“小我”。同样,人也有很多潜意识在重复又重复地在脑子里回响。只有意识到这一点,时刻关注自己的这种思维的定势,才能不作为傀儡活着。彼尚所说的“稍作停顿”,就是在自动化反应起作用之后,去觉察它,并把自己放在“存在”状态。
第一篇导读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技巧:在重复性习惯出现的时候,暂停一步,观察自己,发觉自己的重复性习惯,然后用自己的灵性去思考、得到正确的行为。
第二篇深一些。讲了一个道理:其实一件事物的意义,是由个人主观评判的,而行为就是基于这种评判。很多时候,行为上的差异,以及偏见的产生,是由于个人的评判造成的。找到这个根源,是另外一个自我觉察的方法。
马楠老师:哪里没懂?
马楠老师:欢迎你来读书会!
彭松:@楠,谢谢!
马楠老师:除了刚才在另外一个群中提到的问题,还有别的吗?
彭松:没有了,呵呵!
马楠老师:比如,我心底很怀疑,稍作停顿,这个修行的办法的可行性以及副作用。是你心底怀疑?
彭松:是的。
马楠老师:什么修行方法?
彭松:不懂的问题汇总
比如说,我心底很怀疑,稍作停顿这个修行的办法的可行性以及副作用。
我觉得这会让我和世界更加隔膜。
还有,“灵性的爱”、“处于存在的状态”这个我也不理解。
“存在的状态”和“行动的状态”是怎么样对立的,区别在哪里,不清晰。
彭松:就是做事之前,避免第一时间反应,要稍作停顿,然后听从灵性的爱,这个方法。
马楠老师:明白了。你今天用这个方法了吗?
彭松:有!
马楠老师:什么感受?
彭松:今天带娃,节奏比较慢。发现自己的一个习惯性抽离的行为。
彭松:但如果每件事都这样慢半拍的话,会让自己很隔膜。这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。
马楠老师:习惯性抽离?被你发现了?
彭松:自己经常思绪咻的一声跑掉。
马楠老师:所以好忙。
马楠老师:你可把这课和耐性拖延那课结合一起看和体会。
彭松:也管不住自己。只是有了觉察之后有时能拉回来。
好,我好好思考下。
马楠老师:活在当下是慢慢练习的,不急。
至于存在和行动,你可听听汪峰的新作《存在》和《觉醒》
期待着在世界当中,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件和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重新体验下你的感受。
欢迎新朋友们参加我们的读书会,远方的朋友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网络参加。首先要关注我们的微信平台,更多读书会信息都在微信公众平台。
同类文章排行
最新资讯文章
- 王跃文金牌导师
- “百万名师聚乐部”正式成立!
- 晟德智业与赢家大讲堂就全脑通项目达成合作联盟
- 《网络心动力》引爆精神互联的盛宴
- 《求职择业面试秘籍》 如何让好工作来抢你上线跟谁学直播
- 王跃文导师主讲北京SOS儿童村提高业务技能国学培训
- 王跃文老师课程进驻“跟谁学”APP
- 王跃文老师培训课程——中视传媒毕业典礼
- 15年3月TTT培训学员分享
- 国庆十一去哪玩人少推荐
您的浏览历史
